搜索
您的位置: 首页 > 艺术资讯 > 艺术访谈正文
申玲:体会自由的状态
bwgadmin    2021-03-30 13:48:40    艺术访谈    浏览数:

艺术家申玲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,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。本次采访从申玲童年时期学画开始,到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进行系统绘画学习,直至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从事职业艺术创作。

  绘画到底是在画什么?绘画中主观与客观是怎样的关系?生活对艺术创作的意义又是什么?围绕着这些问题,我们对艺术家申玲进行了深入的采访。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,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和又热爱生活的申玲,她将绘画融入进生活,在纷杂的情感中完善内心自由的能力。

2-210330135123405.jpg

《浮云1》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4年

2-210330135304649.jpg

《浮云3》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4年

  艰难的学习过程让我养成动手去感受、描摹的习惯

  记者:您最早接触绘画是在什么时候,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有哪些记忆深刻、有意思的事情吗?

  申玲:我学画画非常早,大概六、七岁的时候。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,他吹、拉、弹、唱都会一些,是个才子。我小的时候父亲就希望我学习绘画,一开始是学习素描、速写,回想起来那个过程非常艰难,也很难坚持。父亲那个时候比较严厉,我们家当时住的离河比较近,夏天的早晨在上学之前,父亲就让我先去画张写生,下学之后再去他当时工作的文化馆画张素描。

  很难讲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,但是在那个时期促使我养成了一种习惯。这种习惯是日积月累的,不是一挥而就的,这种习惯让我有机会就会动手去感受、描摹,我现在绘画状态和我小时候这种经历有很大的关系。

  记者:后来您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进行系统的学习,附中的经历对您今后产生了哪些影响呢?

  申玲:进入附中学习使我非常早的接触到规范的教育,也是之前我父亲督促我绘画的一种延续。附中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持续的、规律的养成,比如每个星期都要交一定量的速写,这成为了一种常态。现在来看我小尺幅素描也是跟那个时候有关联,附中让我形成一种看什么都动手画、所有的思考都变成画面的习惯,是一个行为养成的过程。

2-21033013533QB.jpg

素描作品

  以奴仆命风月,与花鸟共忧乐

  记者:2014年8月“花鸟”个展中有很多手稿、速写的展示。您能谈谈对速写、素描的理解吗?速写、素描对油画创作有哪些影响?

  申玲:我画的那些小素描是自己的感受,春天来了内心的一种波动、荡漾,就好像我会跟着风走,我画的那些小东西也会跟着走,是我内心的喜悦不自觉的流露。我有很多想象和浪漫的情怀,铅笔又很轻,就像是一种轻声细语的诉说。而在我画完这些小的素描觉得意犹未尽的时候可能会转化成油画。前些年这种情况更多一些,素描经历了一个从速写、草稿到独立的绘画语言这样一个过程。

  记者:有的人会觉得您的油画和素描很不一样。

  申玲:我觉得人有的时候是一种多重的状态,情绪也是各种各样的。画那批花的作品的时候也会有人问我,“为什么开始画花了”这样的问题。其实我觉得解释自己的作品其实是很无奈,也是很愚蠢的。如果能解释清楚也许我也没有愿望再画了。

  我画花不是画花的本身、自然的花,我更多的是希望表达一种人生的状态、人的状态,它只是承载了我的心境而已。诗意的传递是我非常向往的,王国维讲“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,故能以奴仆命风月。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,故能与花鸟共忧乐。”这样的情感是一种客观主观的转换,一个人再浓烈的情感如果没有一个浪漫的、想象的空间都会显得苍白。同样,如果只有想象的空间,像儿童画没有一个丰厚的情感也是很难打动人的。因此我很向往在作品中注入诗意。

  我的画室附近就有那些花,每天路过我就会停下来看看它们,发呆、愣神。我画面中的花都是凭想象和记忆,所以我会画很多,可能很小的一朵花会画很久,这是一个累积对象记忆的过程。如果让我完全照着画我可能真的无能为力,我觉得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,不要试图直接拿过来。只是描摹客观也不是我特别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,如果对象没有带入自己的情感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意义。我希望凭借一个想象的空间能够超越客观。

2-21033013535ac.jpg

《母亲节1》 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12年

  记者:您和王玉平老师都是独立的艺术家,在艺术创作上会相互影响吗?

  申玲:我和王玉平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异,当然在绘画表现上也会有不同。但从写心境、写生活、写态度这个层面上我们都是会将自己的情绪加入绘画里面的。我更浪漫一些,他更喜欢平民的状态。如果到胡同里,他也许会像最普通的大爷一样蹬着板儿车,他的写生中也是更多平实的生活态度。

  说到互相影响,我想年轻的时候可能影响还是大一些,这种改变与被改变同时存在很多。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要生生的在一起,其实都有一点点英雄主义的精神——你要改变我,我要改变你,当然初衷都是要为你好。现在的影响都是在对艺术的态度上,更朴实、更真诚、投入的态度,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的接近或者生活上的一种模仿。

2-210330135421X3.jpg

《感时花溅泪6》局部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2年

2-2103301354433T.jpg

《感时花溅泪8》局部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12年

  回归本真,才会敏感,才能体会自由的状态

  记者:您现在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,作为老师您对自己的学生有哪些要求?您认为最应该教会学生的是什么?

  申玲:作为今天的学生,面对诸多的潮流普遍会有一种焦虑、迷失,而作为学校、老师能够教给他们的都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,至于更多的千变万化的东西都要靠他们自己,或者说要看他悟性有多少。作为老师,我只能分享我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对于绘画的人生态度。

  我的学生经常会问我一些“选择题”。我觉得,比如你喜欢一个女孩,在寻找爱情。当你真的碰到了,爱了,就知道了,就有了答案,你其实是不用选择的。朝思夜想、夜不能寐、眼睛是她心里也是她的这种状态会告诉你答案。如果你在纠结就说明那不是真正的。

  虽然进入大学学习绘画并不容易,但不一定艺术就是你毕生的追求,不一定你就可以做这件事情,不一定你就真正愿意做这件事情。我觉得热爱是最重要的。爱才能够投入,才能让你沉浸在里面,才能在别人视为苦的时候你是乐的。以苦为乐并不是一个褒义词,他说的是你真的可以沉浸在里面,所有的愉悦就在过程中。真正告诉自己我是喜欢这件事情,真正找到所爱是不容易的。

  记者:那么面对青年艺术家,您对她们有什么建议吗?

  申玲:我觉得年轻的时候难免急躁,焦虑,不安。于是挪用别人的思想,或者照搬、模仿别人的符号,只有拥有自省的意识,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。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。

  自由是一种能力,无病呻吟、肆意夸张痛苦和焦虑,当你没有能力准确表达自己的时候是做作的,我觉得艺术要远离做作、虚假。因为人们对它的反感是自然而然的,希望远离它也是自然而然的。

  年轻的艺术家没有理由不自信,没有理由不任性,没有理由不享受孤独带给自己的思考。只有回归本真,才会敏感,才能体会自由的状态。


世界最大油画拍出4.05亿元,占地1600平米耗费颜料600
嘉德香港2021年春拍|奈良美智首现拍场代表作即将登陆K11

Copyright © 2018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 XXX  版权所有

电子邮箱: admin@admin.com  -  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

粤ICP备2020106163号